青少年心理咨询导读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很多父母会发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你不知道TA为何就闷闷不乐、脾气暴躁,也不知道为何一件很小的事情又瞬间让TA明朗起来。
若TA出现厌学、沉溺于网络聊天、打游戏,对其他事情不感兴趣,更让父母头疼、无奈。当发展到不去上学时,父母软硬兼施,常常也难让孩子有所改变。
青少年心理咨询为你解析:面对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情况,父母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亮亮今年15岁,从小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乖巧聪明,成绩优异,还考上了全市数一数二的初中,让妈妈很欣慰。
但自从进入初二,妈妈感觉亮亮变了,变得不爱学习了,从前放学回家便自觉做作业,做完作业就看看书,然后洗澡睡觉,现在回来后书包一丢,躺在沙发上,闹着玩手机,一会儿跟同学聊天,一会儿玩游戏,甚至吃饭、洗澡都不愿放下。
妈妈很生气,多次劝诫亮亮,甚至没收了亮亮的手机。但亮亮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竟然在学校借同学的手机玩,而且还是在课堂上偷偷玩,被老师发现请了家长。
现在母子俩天天因为亮亮玩手机的事情而吵架,亮亮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甚至不去上学、不读书,对妈妈和老师充满怨气。
妈妈很紧张也很无奈,知道不能妥协,但又不知道除了妥协还能怎么办……无计可施的妈妈只好带亮亮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青少年心理咨询解析
孩子沉迷手机而不肯上学,作为家长确实很着急、很焦虑,而且越管教,孩子越对抗。
令人疑惑的是,当亮亮与妈妈出现这样的矛盾时,却没有看见父亲参与其中。在咨询师与和亮亮单独沟通时,问亮亮:“为何爸爸没有过来呢?”
亮亮回答说:“爸爸太忙了,整天就知道工作。他经常不回家吃饭,也没有时间去开家长会,对家里的事情都不管……”
在亮亮的内心,他感觉爸爸一点儿都不爱自己、不在乎自己,不爱这个家,在这个家中仿佛不存在。
当咨询师向妈妈提出同样的问题时,妈妈立刻表达了对老公的愤怒,“他爸从来就不管我,也不管孩子!他眼里只有工作!孩子长这么大,他就从来没有操过一次心!他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男人……”
原来,在亮亮出生后,爸爸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总有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工作,极少过问孩子和家庭的事情。
几次的咨询后,咨询师了解到,亮亮出生前,妈妈和爸爸还是很恩爱的,彼此相互支持、鼓励。亮亮出生后,奶奶过来照顾,婆媳之间有些矛盾,爸爸不会处理,导致婆媳矛盾加剧。最后,家人一致决定让小夫妻俩自己带孩子,奶奶回老家。
对此,爸爸是有怨气的。毕竟两个年轻人既要带孩子又要上班,很辛苦,爸爸感到很疲惫,对妈妈有些怨气。
最后,要强的妈妈决定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什么都不靠老公,便把所有的感情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能把孩子照顾得完美。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爸爸变成了“工作狂”。
▎为何如此巧合呢?
通过深入了解,原因逐渐明了:当妻子把本该属于丈夫的爱、关怀和包容全都给了孩子,丈夫感觉到强烈的被忽视感,不知道如何再融入这个家庭,只好到工作中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而爸爸的逃离让他在家的时间越来越短,参与感越来越少,渐渐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
男人的力量感和女人的力量感是非常不同的。当家庭缺少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时,女人虽然表面很坚韧,能吃苦,能为孩子忍受辛劳和孤寂,但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担忧。
妈妈越是焦虑,也就越把所有的情感需求和期待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比如希望孩子强大,希望孩子乖,希望孩子成长顺利……
当男孩比较小时,他还是能够听从妈妈的教导。然而,由于父亲的缺位,男孩与妈妈关系过于紧密,未能在3岁后及时与妈妈分离,未能在爸爸的带领下进入更广阔的世界,一直纠缠在与妈妈的关系中。
爱与恨交织,爱与自由相互冲突,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再次渴望与妈妈分离,渴望有一点点自由的空间可以做自己,对抗、逃离是很多孩子采用的方式。
面对青春期孩子这种方式,很多妈妈会感到惊慌失措,曾经那个听话、懂事、好哄的孩子,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越来越不愿意敞开心扉,离你越来越远了……
而且,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孩子早已经摸清妈妈的脾气,也知道你爱他,不会真拿他怎样,即使妈妈暴跳如雷,青春期的孩子也不再像小孩子那般会被“吓”着了。
当妈妈的管教失效时,爸爸依旧缺位而导致管不了,便会出现“家里管不了,学校不管了,社会没人管”的状态。
青少年心理咨询提醒
孩子的幼年,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而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贯彻终身。
在陪伴中,父母给了孩子很好的示范,例如,对口腹之欲的克制,对满足欲望和等待之间的平衡,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对生活的坚忍与奋斗,经历困境的从容……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
而且,在亲子互动中,父母和孩子的感受基本是相似的。批评孩子不懂事时,孩子也在抱怨你不理解他;责怪孩子快把你逼疯了,你基本也快把孩子逼疯了;觉得跟孩子亲近不了、有隔阂时,孩子也不知道如何与你亲近……
改变亲子关系,第一步是从接纳开始,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孩子才愿意慢慢放下对你的戒备与对抗,这时教育才能起效。
若感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已经很对立、对抗,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