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聪明智慧的人,而且孩子从出生后要学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认为他还太小,自己不会做,经常为孩子包办一切,而孩子习以为常,认为自己的事情就应该家长做,导致孩子长大后动手能力变差,而且还不会自理。孩子动手能力不足,不仅对未来的生活有影响,而且对他的工作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果孩子不具备自理能力,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对提高自理能力非常有帮助。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陪孩子玩拼装玩具
玩具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多玩玩具不仅能锻炼他的抓握能力,还能提高大脑对色彩的敏感度。当孩子成长到八九岁时,他开始接触积木与拼装玩具,这些玩具不仅能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但是许多玩具孩子不会玩,这时需要家长在旁边多指导,陪孩子一起拼装,这不仅能激发他的兴趣,而且拼装成功后,能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变得更加独立。
家长给孩子买拼装玩具时,可以给他买微型的积木玩具。这类玩具体积小积木多,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展示的细节更全面,孩子在拼装时不仅能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专注力,孩子多玩非常好。
让孩子做家务
孩子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也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啥都做不好,经常把跟他有关吃穿问题都解决,导致孩子自己不会穿衣,动手能力只会越变越差。想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可以安排孩子做家务,比如扫地或拖地,孩子经常做这些家务,不仅能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对提高动手能力也很有帮助,而且还能建立他的自理意识。
给孩子提出要求
孩子有需求,大多家长都会有求必应,而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也给孩子提出需求,对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帮助。比如告诉孩子要在出门前自己穿衣服,穿衣时要注意搭配的问题,当家长提出需求时,孩子会根据家长的要求去做事,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也能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灌输自我意识
很多孩子因为家长的过多关注,会认为我的事情就是我爸妈的事情,如果我不会做,我爸妈就必须给我解决,这种不良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孩子的自理能力。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灌输自我意识,比方自己的袜子自己洗,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不仅能提高他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孩子出现动手能力差时,家长及时做好引导,对改正不良习惯的作用帮助会更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