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精细化的养育和过度安逸的环境,使孩子失去很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也失去了很多自我锻炼的机会,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差,受挫折能力弱,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差。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文化素养。殊不知,一个人能否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德行比技能更重要。而目前过于功利化的教育教学也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对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应让孩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从生活中汲取能量、汲取知识。
亲近自然,教育源于生活
近两年,由于特殊原因,我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想法,“拥抱大自然,寓教育于生活”成为我们的教育目标,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了我们课程的切入点。幼儿园要科学、充分地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乡土是幼儿成长的沃土,也是教育的摇篮。在幼儿园课程构建中融入乡土资源,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让大自然刺激他们的脑神经,去发掘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基于此,幼儿园特色课程主题下的实践活动成为备受师生喜欢的活动,大家一起走进牛角沟,探寻泾川人古遗迹,一起与老师、家长唱歌跳舞吃烧烤,与小伙伴下水摸鱼抓蝌蚪,在油菜花地头,上演“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故事;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遗迹,聆听英雄故事,立志报国;在草地上匍匐前进,传承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走进葡萄采摘园、蔬菜大棚、麦田跟农作物亲密接触,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实践大于说教,只有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乐趣,他们才能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立足园情,打造生态环境,把自然搬进课堂
蒙特梭利指出:“有准备的环境是儿童的第二位老师”。为了让孩子在园内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我们在园内环境创设上力求生态化,用自然物装饰环境,创建生态角,打造生态微景观。
例如,季节角随季节的变化摆放不同的农作物,假山投放鱼和小蝌蚪,种植区种植各种植物,班班有自然角,将课堂根据需要分散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打破教室固定的空间局限,为幼儿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方便。每班都有养殖角,在养育蚕宝的漫长时间里,孩子辛勤付出:采摘桑叶,采到最鲜嫩的叶子,清洗灰尘,还要擦干水,剪成碎块;定时投喂,及时更换旧叶子,保证蚕宝宝有充足的食物;清理粪便,给蚕宝宝创造温馨、干净的生活环境等。
挖掘食育文化,体验有味道的生活
食育是合乎中国智慧,源于中原大地,融入世界潮流的生命教育。它不仅是“食”的过程,更是“食”的教育,是回归生活的教育。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孩子通过采摘,参观蔬菜大棚,逛菜市场,认识各种蔬菜。冬天,师生一起商议并制作冰糖葫芦、冰糖雪梨、各种果酱果汁,孩子在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中享受着生活的幸福感,通过真实的操作,参与食品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确立孩子的生活理念,为孩子身体健康、卫生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利用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让孩子动手制作美食,如八月十五制作月饼,正月十五制作元宵,冬至包饺子,立春做春饼,谷雨师生一起喝谷雨茶、品香椿,进行各种民俗体验活动,在劳作的过程中体验农耕生活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传承传统文化,把课本知识生活化,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又体会到人与自然、与万物的相处之道,萌发了对大地、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心。
教育的真谛是学以致用
我们从呱呱坠地起就融入大自然中,生活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而幼儿园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涂上色彩斑斓,他的人生就是色彩斑斓的,就是积极阳光的。在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地引导和启发。如生活中,我们引导孩子分类摆放书籍、书包、玩具等,可以帮助孩子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就是他们出了校园,步入职场,也能很好地把工作资料整理好,因为他们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明确的逻辑,而不是只凭感觉做事。
所以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学校的知识。漫漫人生路,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会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