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不自信、主动性差......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孩子学习困难、厌学、辍学......
孩子游戏成瘾、荒废学业......
孩子与异性交往过密......
孩子与父母对立冲突......
以上的困扰令家长们烦恼,也是孩子教育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家长如何做才能陪伴孩子顺利渡过成长的各个关键期呢?
北师大教育集团京师云校素养课程“心育名师讲堂”第四讲特邀请我国著名学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杨凤池教授为广大师生与家长们分享《孩子的心理健康及问题对策》。
杨教授分享他凝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三个误区、四个重要问题、五个成长关键期”,帮助家长们换一个想法、换一种态度、换一种方式!让我们的孩子从此大不相同。
本期嘉宾介绍
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全国心理卫生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专家主持。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突出贡献奖。
搜狐教育·名师课
为助力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 “停课不停学”,搜狐教育推出搜狐教育·名师课。特殊时期,每期邀请一位教育界校长、名师及跨界名人通过直播、视频等方式为“在家上学”的学生及家长朋友们分享家庭教育、亲子阅读、课程学习、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优质课程。
杨凤池:孩子的心理健康及问题对策
杨教授指出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就是要让孩子有幸福感,孩子心理健康的四大标准:
1.能够理性认识现实
2.情绪愉快稳定
3.具备坚强的意志
4.性格发展健全
怎样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01. 一个中心
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长为中心。现在的孩子们为什么过着好日子还不觉得幸福呢?主要是心理上缺了营养,缺少了爱。从小培养孩子的幸福感需要爸爸妈妈共同的努力。
爸爸必知的三件事:
Ø 微笑:见着孩子多笑笑,自然而然的拥抱,给孩子表扬和鼓励,表达做为爸爸对孩子的认可、支持与关爱。
Ø 慎用体罚:孩子犯错误爸爸要宽容大度,摆事实、讲道理,但是不能轻易体罚。
Ø 注重情感交流:体现出父爱,将对孩子的爱传递出来,孩子就会有幸福感。
妈妈必知的三件事:
Ø 0-3岁:妈妈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段时期如果母亲的关爱不够,指责过多,孩子的反抗就会比较强烈,幸福感会受到破坏。
Ø 4-6岁:需要将爸爸引入对孩子的照顾与影响中。父亲缺位的情况下,孩子到了青春期在情感处理方面更容易产生较多的困惑。
Ø 不断调整教育教养的方式: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要从全方位呵护慢慢“后撤”,让孩子自主、独立发展。
总之,教育孩子不能图家长自己解气,需要有一定的隐忍与宽容。教育孩子不能把满足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期待、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情结作为目的,一定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换一种想法、换一种态度、换一种方式,孩子有可能发生积极的变化。
02. 两个基本点
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
家长需要明白要让孩子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同时让他失去“他应该失去的”。杨教授举了一个他曾接诊的案例:某中学生辍学,通过了解家长利用自己的权利可以随意的为孩子安排择校,孩子想什么时候上学就什么时候上学,想在哪上学就在哪上学,所以孩子对上学失去了主动性与责任感。案例中孩子父亲用自己的能干,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机会,扼杀了孩子学习与生存的动机。这样的父母用自己认为的“爱”反而伤害了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成长。
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赏识教育就是要赏识“孩子应该被赏识的行为”。提倡表扬、肯定与鼓励并不代表不能进行批评,小的错误可以被忽略,尤其是无心之过更应该被“视而不见”。对严重的错误一定要批评,但需要注意要做到温和的批评,不能训斥、责骂,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03. 三个误区
(一)重物质满足、轻精神交流
杨教授举了一个自己在教育女儿过程中的例子:女儿上小学时,一次妈妈出差,爸爸做好了饭,女儿却想吃麦当劳。这种情况下,爸爸与女儿进行了沟通交流,最后让孩子明白了想吃麦当劳没有错,但是爸爸做好了饭就不适合马上去吃,如果能在妈妈不在家的时间里好好的表现,等妈妈回来一家人一起去吃。这个例子告诉家长们,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直接进行满足,应该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不仅表达了爱,也说明了道理并进行了教育。
(二)重智商、轻情商
很多孩子在家什么家务都不做,不尊重家长,来客人也不懂礼貌,只会学习。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怪异的行为,不会与家长、同伴相处。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孩子的心理就一定健康,在鼓励孩子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孩子情商、良好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重学龄后、轻学龄前
有些家长由于一些原因在孩子学龄前的时候把孩子放到老人家里进行“代养”,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再把孩子带到身边。孩子在人生初期监护人、生活地点都一直在变化,导致孩子没有形成稳定的客体关系,因而安全感以及对人的信任感都受到了伤害。回到父母身边慢慢长大,到了青春期亲子冲突就会爆发。
当家长决定生孩子的时候,就要下定决心放下事业,自己把孩子带大,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孩子3周岁之前家长要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到了3周岁之后再慢慢“后撤”,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一定要完全“撤”出来。
杨教授分享很多孩子在初二、高二出现严重的厌学问题,追溯根源,孩子的早期生活监护人都不稳定。为人父母一定要掌握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式方法。
四个重要问题
(一)表扬与批评的技巧
要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要先进行总体的表扬、肯定与鼓励,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不满意的就是某一件事,总体上家长对孩子是满意的、肯定的。要肯定和突出孩子的好品质,强化和巩固优点,然后再提出批评。批评的应该是具体的事,而不是孩子本人。
(二)对网络成瘾的孩子的帮助
孩子一天到晚上网、玩游戏是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对网络和游戏成瘾的孩子,关键要改造家庭环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一项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孩子与其家长的情感及其淡漠,家庭中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冷漠。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因为家庭氛围不温暖,在网络中能够得到好的感觉。当孩子网络成瘾的时候,家长要先反思自己的家庭氛围如何。改变孩子网络成瘾的办法是跟孩子一起玩,在与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指责、批评的方式来减少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好的感觉”。
(三)让孩子考出好成绩
怎样能让孩子自主的爱学习?家长要做对两件事,一是培养对学习的好感觉,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学习特别容易获得肯定。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儿,让孩子觉得克服困难不可怕,成绩好就是光荣,就会获得表扬和鼓励。二是家长需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家长也要爱学习。
(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厌学的孩子一般意志力薄弱、家里娇生惯养。可以通过适当培养孩子做家务来锻炼意志力,不做家务的孩子容易学习走神,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五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0-1岁:建立信任感,母婴联系很重要。
1-3岁:这个时期,父母要用恰当的言语引导孩子建立更加全面的思维,而不是自我中心。
3-6岁:孩子有性别的认同,趋向与异性父母更亲近的情况,父母要注意保持等距与孩子交往。
6-12岁:游戏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所有爱玩游戏的孩子,都是有爱学习的素质的。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爱学习的,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12-17岁:青春期要注意理解孩子,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不是病,是正常的反映。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Ø 宽容孩子,孩子犯错不要大惊小怪。
Ø 不要一味地干预、控制孩子。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着孩子前进,跟到适当的时候再引导。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不求助,家长则不要主动干预或帮助。
Ø 鼓励异性交往。孩子可以在异性交往中认识自己,进入与自己匹配的性别角色,这比任何的理论教导都有效,这种交往是未来恋爱的“早期练习”。
· 结语 ·
杨凤池教授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两期课程分享紧紧围绕“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长为中心”展开,为家长们阐述了当前孩子心理问题的成因、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培养孩子幸福感的重要性与方法等,希望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帮助。(来源: 北师大京师心育)
(关注“搜狐教育”获取更多教育信息,微信ID:sohujiaoyu。若有意洽谈搜狐教育采访、合作等事宜,请发邮件至cpcedusohu@sohu-inc.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