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的邀请!
研究家庭暴力,一定要导入社会性别视角。
什么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
换言之,生理性别不是造成两性种种社会差异的直接依据,是社会性别文化形成了男女之间的差异,比如,在社会文化的描述下,形成了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的角色分工,男刚女柔、男才女貌的角色期待,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角色评价,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社会地位等等。
因此,从社会性别看两性关系,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是普遍存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男性仍然在社会中处在主导地位,对女性实行着控制和支配。
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家庭暴力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和恐惧,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家庭暴力的主控方,往往是男性。
在探究家庭暴力的原因时,人们(尤其是施暴者)往往会找出许多具体的“原因”,例如施暴者有压力、醉酒,或受害者“有错”等。但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或者说只是诱因,不能仅仅认为是个人的人格和修养问题、或简单的不良习惯,家庭暴力的根源就是性别歧视,不消除性别歧视,家庭暴力是非常难以消除的。
施暴者的行为可以在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来看待,施暴者的行为正是社会、家庭与个人因素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结果。施暴者的人格因素与社会和家庭的文化息息相关,根源仍然是性别的不平等。
传统的社会两性文化塑造了男性的优势心理,社会文化鼓励男性追求“阳刚”、“勇猛”,并允许和怂恿他们用暴力证明自己的地位和解决问题。与此相应,社会文化认为女性的价值低于男性,并应当服从男性的支配。这种文化实际上是在默许男性对女性的施暴,当一个大男子主义思想强烈的男性认为妻子或女友没有忠实履行女性的屈从义务时,他就“有权”对她施行暴力。
家庭中有暴力的传统是造成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暴力是有可能通过行为学习和模仿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态度敌对、沟通不良也是暴力发生的原因;由于经济困难、子女教育问题、家庭变故的刺激、个人意见不合等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危机,也是暴力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方面,涉及了施暴者的人生经验、行为的模仿和学习、人格因素。施暴者如果在儿童时期目睹暴力或遭受过暴力对待,会产生某种创伤性体验,有可能会慢慢出现暴力倾向;施暴者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人格特质,可能使他们在整体对待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的态度体系上、行为方式上带有性别歧视和暴力倾向,个人的特点包括自卑、依赖、低自尊、憎恶女性、能力缺乏、非理性信念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