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的问题呈现方式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行为的背后是习惯,习惯的背后是信念或价值观,其后是动机
1.行为问题
拖拉、玩手机、网意、厌学、顶嘴、逆反、早恋、吸烟、霸凌、自残、自杀……
2.躯体问题
失眠、头痛、恶心、四肢无力、生病、出虚汗、心跳加快、窒息……
3.心理问题
焦患、抑郁、多动、
胆小、脆弱、自卑
自闭、恐惧、悲伤、
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棵大树生长需要的条件有养料、阳光、水、空气、土壤
同理,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条件:
1.生理条件(物质条件)
2.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我最重要,安全感,欣赏,肯定,赞美,榜样学习
(一) “心理营养”的缺失
王某。初一女生,独生女,住宿生,因害怕和恐惧同学。导致辍学,被动前来咨询。
躯体:失眠、头晕、心堵、澤身乏力,食欲减退心理:敏磁、情绪化、易受伤
行为:呆在被子里。不吃饭、想着自杀…
认知:同学欺负她。老师不公平。没人理解她。
母亲带她去安定医院看病,医生让其住院治疗,并且服药,母亲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孩子为了逃避上学,故意和自己对抗。原因:其母是律师,父亲在她2岁时与母亲离异。
心理营养人人都需要,它是滋养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更可怕的“空心病
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主要有7个表现
1、符合抑郁症诊断。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表现出很正常。
2、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感到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
包括对父母也没有亲密感;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3、人际关系良好。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同时又觉得太累了。
4、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冲动。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而是多年思考和结果,甚至不避讳告诉别人和父母。
5、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他们善于辩论,思维清晰,不是通过改变负性认知就可以解决的。对治疗师有挑战,会挑战治疗效果。
6、家庭环境比较好。小时候亲子关系没大的问题. 但是对父母的教
养方式深恶痛绝,主要是到东了玩要的时间,周未都是各种辅导班。
7、品学兼优,顺从乖巧。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很好,很乖,高中大学出现问题 4、
(ニ)“三无”的价值观
1、无价值
一﹣父母工作比我重要
-﹣弟弟妹妹比我重要
-﹣我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过高的期待
﹣一别人可以拥有我不行
-﹣从小被送出去抚养
-﹣从来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与回应﹣一经常挨骂挨打
2、无望
跳蚤变爬蚤的故事
一个人无望思维的形成和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跳蚤的故事
-﹣怀疑、不信任
-ー打击、讽刺、挖苦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一剥夺孩子体验的自由
3、无助自己内在的对话:
一别人那么厉害,我就是不行的。一别人条件好,我肯定不行。
一个字造成的
“比”
心理学家把“三无”称作“思想病毒”
1、无价值
2、无助
3、无望
“三无”是心理疾病的源头
育树要育根, 育人要育心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法
1(关键期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0—6岁)
无条件接纳,我最重要,安全感,欣赏,肯定,赞美,榜样学习
2(解决之道一一提升父母爱孩子的层次)
3(打破“三无”的咒语)
。孩子呼求爱时被忽视
。妈妈的情绪
。夫妻吵架
。送给别人抚养
。说话不算数
。在人多的环境下成长,总是和别人比较
。重男轻女
。懂事听话乖巧
教育好孩子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