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在一起恋爱,如果两人相差的很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类的评论: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男人比女人年龄大很多,把他们在一起的原因归结为男人有钱。
女人很胖,男人很瘦,又会把他们在一起归结为女人也一定很有钱。
还有男生交往过很多女友,有人会归结为长得好看多金。
诸如此类的归因行为,通常得到的结论都是片面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习惯这样的简单归因,这就会产生归因偏差,与真实的原因不符,结果就是影响判断,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行动。
打个比方,大部分人在一开始追女孩子的时候,会特别在意女生的每一个行为、语言。
本来聊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几个小时不回,或者突然变得很冷淡,是什么原因?
这时,就习惯去猜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怎么行动。
如果归因正确,行动刚好能解决问题。
如果出现偏差,行动可能弄巧成拙。
很多情感问题就是这种归因偏差的存在而产生的。
所以,我们也看到这两年做情感咨询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有着情感问题,需要通过外界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但是情感咨询这个其实挺虚的,就和“情商”、“管理”等这些词一样,学了很多理论,在实践当中还是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
一方面做情感咨询的人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问题总是比答案要多,每个人情况不同,适用条件也不同。
那么学习这些情感理论到底有用吗?
个人观点,和商业、营销理论一样,听起来都挺虚的。但是呢,具备一些知识、理论,是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理由一,依靠自己的直觉,往往做不出正确的决策,大脑需要另一套情感系统去印证。理由二,时间成本太大,凭借直觉和经验的积累,我们要花更长的时间经历,才能懂得很多知识和技巧。很多科学理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快速发展,我们也要让自己进步更快。理由三,是具备了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从经验中去总结、训练、学习,不断改善方法。所有知识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应用场景,情感知识尤其如此。
很多人从别人那里学了有一些情感知识,但用的时候发现没有效果,就是因为前提错了,场景错了。
比如很多人,都会问,“女生发这句话,我应该怎么回?”,“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等等,妄图通过某种话术来解决问题,而话术也只是针对特定的语境下才合适。
所以,这也是理论知识听起来很虚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有人说报名他课程,就教授你一套方法,就能解决恋爱中的所有问题,显然不靠谱。
把会把解决恋爱情感问题的期望,放在一门课程或者一本书上面,并不现实。
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方法,可以窥探背后的原理,他是如何总结出来的,我们需要考虑当时的情景是什么?
在这样的情景下,满足了什么前提条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问题。
因此,如果情景发生了变化,我们仍然可以知道如何变通的去处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