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认为,一段爱情最终的结局就是婚姻。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但是,前几天有一个朋友问夫人:“我不想结婚,算非主流吗?” 也有人和夫人说,“我渴望婚姻” 。现在的人对 “婚姻”这个东西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可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那么,婚姻的意义在哪里?人为什么要结婚?结了婚就会更幸福吗?
今天的这一篇,夫人还是要介绍钱岳博士编译的一篇论文,关于婚姻的过去和未来。你会发现,你并不了解婚姻的过去,而婚姻的未来也许会颠覆你的三观。
近几十年来,中西方的婚姻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婚年龄上升、只同居不结婚现象日益普遍、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未婚生育增加……这些变化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婚姻”这一社会制度前景的热烈讨论。早在2004年,美国极负盛名的专业期刊《婚姻与家庭期刊》就专门刊发了一组有关“婚姻及其未来”的学术文章。其中,家庭社会学领域最有名的美国学者之一Andrew Cherlin的论文《美国婚姻的“去制度化”》被广为引用。这是一篇关于美国婚姻制度变迁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婚姻的约束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变弱。具体的表现包括同居的增加以及同性婚姻的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社会变迁导致婚姻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的婚姻主要是制度化婚姻。也就是说,通过婚姻而形成的家庭给人提供性交和繁衍后代的合理场所。换句话说,婚外性行为、未婚生育都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婚姻逐渐由一种制度化关系变成了一种相互陪伴的关系。夫妻双方应当是对方的朋友、恋人,而对伴侣这样的要求在以前的制度化婚姻里是几乎不存在的。当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经济繁荣期,丈夫赚钱养家,妻子做全职家庭主妇是最主流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夫妻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包括他们孩子在内的核心家庭,而且他们对婚姻关系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以及配偶是否扮演好了各自在婚姻中的“角色”、是否履行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如男人赚钱、女人顾家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陪伴式”婚姻在美国也渐渐失去主导地位。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她们和男性一样在外工作、赚钱养家,相应地,妻子和丈夫在婚姻中的“角色”和责任就变得比较灵活,而且可以协商了。当人们开始评估他们对婚姻是否满意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们自己是否在婚姻中有所成长,他们的想法、感受是否在婚姻中得以表达。这时,婚姻已经从“陪伴式”婚姻转变成“个人化”婚姻。个人化婚姻强调人的自我成长,即每个人应该发展独立、有成就感的自我,而不是仅仅为了伴侣而牺牲自己。同时个人化婚姻强调当遇到问题时,夫妻之间的沟通和坦白是必不可少的。
这几次婚姻意义的转变直接体现的是人们企图从婚姻中获取的东西发生了改变。现在人们较少关注自己是否扮演好了社会认可的角色(比如称职的父母或忠诚、有牺牲精神的配偶)。相反,人们希望获得的是个人的成长和深层次的亲密感。这种亲密感是通过坦诚相见的沟通以及与配偶分享内心的感受而达成的。因此,在婚姻去制度化的过程中,有关家庭和因为家庭而约束个人生活的社会规范逐渐变弱。相反,个人选择和自我成长是他们维系婚姻关系的主要目标。
这时,就有一个疑问了:人们到底为什么还要结婚?
虽然美国目前的结婚率较20世纪中期有所下降,但一项近期的研究表明接近90%的美国人最终都会结婚。80%的年轻人都期待自己会结婚,并且这个比例一直保持稳定。那么到底为什么同居伴侣仍然倾向于选择结婚而不是一直同居呢?
这份研究认为婚姻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可强制的信任(enforceable trust)。婚姻仍然要求夫妻双方有一个公开的对长期关系的承诺。而同居关系则仅仅需要伴侣之间私人的承诺,因此比较容易破裂。
同时,婚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象征社会地位的指标。人们通常只有在获得了稳定的职业、积累了一定的存款之后才选择结婚。人们的婚礼也越来越盛大,因为他们企图通过婚礼仪式、买房、购买其他家庭生活设备来向其他人证明他们已经获得了一种有声望的、舒适的、稳定的生活状态。以前,人们是先成家后立业,但现在经济基础往往是婚姻的先决条件。现在,婚姻已经成了人们在人生发展巅峰时才会做出的选择。
那么,未来婚姻会是什么样的?作者提供了三种设想。
第一,婚姻逐渐重新制度化,即变回20世纪中期的那种婚姻关系模式。但作者认为这样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 ,婚姻维持现状,即婚姻仍然是去制度化的,但保持普遍并且区别于其他的两性关系形式。但作者怀疑目前去制度化的婚姻模式在美国可能无法维持很长时间。
这就导致了第三种可能性,婚姻逐渐消失,即由于制度化的惯性很多人仍然结婚,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婚姻不是非常重要。
夫人有话说
社会的变迁容许更多的人去表达他们的个性,张扬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在《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参加好基友霍华德的婚礼,他在致辞的时候说:“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须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谢耳朵,也有霍华德。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我们最终需要追寻另一个人,和他/她共度一生,彼此陪伴,从对方身上得到快乐。虽然研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婚姻的未来在哪里,但夫人却期待,关于婚姻,未来的我们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能够做自己,而不被道德绑架,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