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页: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如果家庭中没有权威的存在,那么其中必定有真正的合作。父亲与母亲都不应该在家庭中占有太突出的地位
母亲是塑造孩子的第一人,为母亲创造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
在降生之时起,婴儿跟母亲的关系最为紧密,婴儿的存活严重依赖母亲。母亲是他最感兴趣的人,也是婴儿连接世界的桥梁。所以母亲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母亲照顾孩子时的一举一动都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兴趣与爱。伟大的母亲可以塑造优秀的孩子。而称职的父亲就是排除母亲的后顾之忧。
如果丈夫与妻子的地位不对等,丈夫占据了优势地位时,会导致妻子不喜欢自己的家庭生活。她们会抗拒生孩子,即使生了孩子,也不会觉得养育孩子是有趣的创造性的活动。
家庭必须塑造一种观念:养育孩子是非常重要有价值的工作,而不是男人嫌弃,只有女人来做的低下的工作。
母亲最重要的工作:将孩子的兴趣从自己身上延伸到父亲乃至社会生活
母亲必须给孩子建立一个可信赖人物的最初经验,然后扩展这种信任和友谊,直到包含整个人类社会。
如果孩子的兴趣只存在于母亲身上,那么他很容易仇视那些与他竞争母亲关怀的人。他的独立能力会非常差,难以离开母亲去上学,去玩耍。他们会通过软弱,撒娇,易怒,动不动、易得病等特质来博取母亲的关注。
典型的例子是怕黑的孩子。他们害怕的不是黑暗本身,而是想利用它来使母亲跟自己更亲近。所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不关注孩子害怕的内容,而是害怕的目的。
因此想要培养勇敢的孩子,就必然要将孩子的兴趣从母亲身上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
有一个场景值得我们警惕,就是当孩子得病后,他会得到家人更多的关怀和爱,成为了众人的中心。一旦尝到这个甜头。他可能会希望自己得病,于是各种头痛脑热接踵而至。
父亲,塑造孩子的第二人
父亲的作用跟母亲的相同,但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必须要由母亲将孩子的兴趣从自己身上扩展到父亲身上,父亲才能在孩子培养方面发挥作用。
如果父母间的冲突被孩子发觉,他可能就会利用父母间的竞争关系。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会有合作能力的。
孩子对合作的最初感受就是从父母的合作中获得的,同时他们也从父母身上获得了对婚姻和异性伴侣的最初概念。因此不幸的婚姻是会传导下去的。
理想的家庭环境应该是不存在权威者。暴躁的父亲会产生暴躁的儿子和恐婚恐男的女儿。强势的母亲会产生软弱的儿子和刻薄的女儿。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软弱的儿女会先要逃避各种社会关系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父亲的责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他必须证明他对妻子、对儿子、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好伙伴
2. 他必须以良好的方式应对职业、友谊、爱情这三个问题。
3. 他必须以平等的立场与妻子合作,照顾并保护他的家庭。
父亲作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不能作为他具有更高地位的依据。要认识到,这不过是家庭成员的分工不同。
常见的错误的家庭分工是父亲负责体罚。
“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
这是暗示孩子父亲是最后的权威。会让孩子害怕父亲,这会破坏父子关系。阿德勒反对处罚,认为这对孩子而言,总是有害的。他鼓励以友善的方式进行教育。
父亲是将孩子兴趣转移到社会生活的第一责任人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让他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家庭之外有许多值得信赖的人和朋友。
社会活动的中心不应该在家庭之外,即父母跟他人的友谊应该也作用于家庭生活之中。夫妻双方应该把彼此的朋友介绍给对方。因此公司团建其实也是构建孩子对社会生活兴趣的很好的一个场合。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应该区别于教师。他们不应该自以为是的教授孩子太多的东西,而是要了解孩子想知道什么,教授给他们在当前阶段能够了解的事物。
中国家庭教育最避讳的是关于性的知识,生怕孩子受到朋友谈论性之害。须知,在合作和独立方面训练良好的孩子,是能够识别并拒绝错误的观点的。
一个家庭不应该过分谈论金钱,尤其应该避免因为金钱的争吵。大家应该能力范围内合理安排开支。
父母应该对孩子一视同仁,不应该因为任何理由表现出偏爱,无论是年龄还是性别的差异。偏爱总会打击另一个孩子的合作能力。
一个家庭中孩子间的关系好比种在一起的树。得到偏爱的孩子就如同得到更多阳光,拥有更肥沃的土壤的树,它固然长得更高更快,但它会遮挡其它树木的阳光,吸走它们的养分。这就是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差异非常大的原因。
同样,在家庭中过分强调父亲的成功,会让孩子们感到气馁。这也是名门子女通常让父母或社会大失所望的原因。
孩子出身顺序造成的差异
统计发现:问题儿童中,长子占据了最大的比率,其次是最小的孩子。
长子的落差
即使父母做到一视同仁,孩子们出生的顺序仍会造成孩子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是长子必然经历的落差导致的:长子由原来获得父母全部的爱,变成只有二分之一的爱。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孩子脾气乖张、保守畏缩、不能和人坦诚合作。
这种丧失过权力以及以及一度统治过的小王国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喜欢搬弄权势,过分夸张纪律与规则的重要性的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父母让他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怀有信心,让他准备好迎接新娃娃的降临,让他学会怎么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如果处理好了长子的落差问题,他们反而更容易获得组织才能。
次子的优势
因为生来就跟其他孩子一起分享了父母的爱,所以他们更容易与人合作。
因为哥哥或姐姐的存在,他一直有一个竞争者,这会促使他具备良好的竞争精神。所以次子通常比长子更有才能,并较为成功。他们常常将自己与某个他认为占有优越地位的人比较,并想尽办法超越他。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场景就是哥哥跟妹妹的情况。在竞争中,哥哥更承受不了被女孩击败的危险。尤其是女孩到了16岁,她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发展的比男孩快。结果可能是哥哥变得心灰意冷,开始采用错误的手段来攻击对方。
妹妹却总能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一帆风顺的迈步前行。
老幺的困境
家里最小的娃娃往往是最受宠爱的,被宠坏的孩子无法独立,他们会丧失凭借自己力量获取成功的勇气,同时他们又往往是野心勃勃的。勇气丧失加上野心勃勃的结果必然是懒惰,或者说是自暴自弃。
独生子女面临的问题
母亲很容易特别宠爱独子,容易将孩子全部的兴趣聚集于自己身上,而没有扩展到父亲身上,这使得父亲成为了孩子的竞争对手。
在全部是女性的环境中成长的男孩
由于决定自己与众不同,他会感到孤独。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往往属于不太讨人喜欢的类型。同时因为女性生活环境的熏陶,他们对生活的看法也会更加女性化。除非通过参加社会活动,能够跟其他孩子交往,这个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往往走向极端:要么非常强壮,要么非常软弱。
在全部是男性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也会出现上述的特质。
家庭中孩子最理想的年龄差是三岁
因为三岁的孩子才具备了理解合作的能力。
总结:儿童早期的印象,特别是关于家庭地位的印象,会给他们的生活方式留下无法抹除的印记。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儿童合作能力的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