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作者:钱志亮“孩子今年上初一,最近一次考试没考好,饭桌上我数落了他几句,结果孩子把碗一摔,饭也不吃了,几天都不和我们说话。为什么感觉和孩子相处这么难呢?每次看到别的家长和孩子关系那么亲密,就特别羡慕。”亲子关系,是我们谈及家庭教育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家庭教育中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答案。比如:孩子性格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叛逆、不服管;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一定程度上,都与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赢得孩子的心”,指的正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亲子关系亲密和谐,孩子对父母尊重、信任,认同感增强,于是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和管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感染力也会增强,教育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亲子关系疏离、矛盾重重,父母的管教就容易引发负面效果。此外,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一种和谐、有效的良性互动模式,他的性格会更好、思维方式更积极,在与人交往、探索外部世界时,就更加得心应手。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过分强调“教育”这个动作,拼尽全力地投入大量金钱、时间,送孩子进培训班,督促孩子学习,却忽视了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亲子关系,大于教育。一旦本末倒置,必然会离理想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那么,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都有哪些特点呢?01特点一:相互的爱和关心良好、持久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爱和关心,在彼此之间流动。亲子关系亦然——父母爱孩子,孩子也懂得爱父母。有的家庭,父母很少陪伴孩子,不懂得表达爱,孩子对父母缺乏依恋和信任,亲子之间冷漠、疏离、互不关心。有的家庭,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宠上天,事事依着孩子的性子来,要什么有什么,造成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知道索取,从不懂得关心、体贴别人。这两种都属于低质量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这种依恋,主要源于孩子0-3岁阶段,父母给予的“敏感照顾”。所谓“敏感照顾”,是指父母能够无微不至地关注孩子,及时捕捉和回应孩子的需求,比如能够通过孩子的哭声快速判断孩子是饿了、渴了、身体不舒服了,并尽快满足孩子。父母还需对孩子采取稳定、持续的慈爱态度,避免简单粗暴的吼叫和惩罚。这样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孩子会觉得舒适和满足,对父母感到亲密和信任,形成最初的安全感,从而拓展到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和期待。如果在孩子三岁前,父母疏于照顾,孩子没有充分体验过这种感觉,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依恋关系,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缺乏信任,容易出现冷漠、焦虑、自卑、暴躁等心理问题。《只有时间不撒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心理医生李子勋:‘我女儿今年两岁,她爸爸经常出差,回来的时候想抱女儿,女儿会说不要爸爸。请问发生这种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儿?’李子勋回答:‘干吗要教育孩子,这是父亲应该承受的。’”父母是有有效期的,0-10岁是建立亲密有爱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就再也难以找回。父母在孩子成长早期,应当多花时间和精力给孩子高质量陪伴,多和孩子交流、互动,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世界。在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应当给孩子爱自己、关心自己的机会,适当示弱,让孩子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会懂得付出、爱别人。02特点二:平等、有效的沟通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离不开平等、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互相了解、理解,既能增进亲子关系,也有利于高效地解决问题。良好的沟通,也会给予孩子力量,孩子更加自信、积极,从而自觉地努力向上,让自己变得更好。山东胶河,有一位 90 后农民工父亲,一直在外打工。由于长期缺乏陪伴,留守在家的儿子成绩只有十几分,这让他十分愧疚与自责。于是,这位爸爸开始用智能音箱远程陪读,经常和孩子交流、谈心,在旁人的不理解中,一坚持就是 2 年。后来,不仅儿子成绩提高了,父子之间关系也更加亲密,几乎无话不谈。多少家庭里,孩子和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没什么话说,要么一说话就引发争吵。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父母从来不会忽视、敷衍孩子,凡是孩子说的话都会给予关注和回应,认真和孩子讨论。此外,之所以强调“有效沟通”,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其实是缺乏沟通能力的,经常和孩子无效沟通,或者用错误的沟通方式,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最典型的有两种:说教,灌输大道理,不管孩子有没有听进去;批评、斥责孩子,以为这样就能刺激孩子做出改变。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当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有效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是亲子双方感受、想法的交换、碰撞,秉持着尊重和理解的原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首先,家长要学会听,不管发生什么事,不要先入为主,先听听孩子怎么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这是了解孩子的过程。其次,问问孩子感觉怎样,并接纳、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你非常想吃冰激凌。”“你是不是很难过/生气?我明白你的感觉。”情感上的交流、会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赢得孩子的信任。最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但不要求孩子一定听自己的,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斥责、否定、评判,有的只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信任,这样的沟通模式下,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密。03特点三:恰如其分的界限感有人说:中国家庭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普遍缺乏界限感。这一点在亲子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有些家长对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一件物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主要表现为:侵犯孩子的隐私,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想要知道;事事包办、过度保护孩子,把本属于孩子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控制欲强,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孩子的一切,忽视孩子真正的感受和需求,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做决定;把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有限管教》一书中提到:“99%的养育问题,源于父母缺乏边界感。”超过界限的爱和关心,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痛苦、压迫,从而导致孩子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或者憎恨、反抗父母,亲子关系是扭曲的。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在保持亲密的同时,又各自独立。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懂得逐渐退出,不过度干涉和包办,让孩子承担起个人成长的责任,锻炼各项能力,学着独立;与此同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志向,允许他自己做决定,只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援助。各自独立,还意味着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坚持自我成长,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才能为父母和孩子提供能量,实现亲子共同成长。作家胡适在写给孩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本质:“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家长要时刻谨记:孩子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然后才是我们的孩子。爱孩子的同时,注意保持好恰如其分的界限感,尊重他的感受、想法和决定,用接纳和欣赏的态度,陪伴着孩子成为他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家长们带来思考和启发。如果你觉得有收获,记得文末点个【在看】。
宠粉福利来啦
导师一对一:aizhidaozixun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选留言点赞排名(点赞数量需超过30)第一的读者,即可获得折叠晴雨伞(如上图示意)。
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同时满足关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众号;留言72小时内点赞数超过30;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
2.集赞统计截至发文到72小时,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
3.每月每人限领一次,数量有限,快来参与哦~
THE END本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湖北e家庭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hubeiejiating@163.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