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上方【冰千里】→然后点右上角【···】→选【设为星标】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想做好青少年心理咨询,除与孩子父母确立好边界外(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如何与家长“工作”?),最本质的还是要与青少年建立信任的亲密关系。
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心理咨询总会浮于表面,没法深度帮到这个孩子。从初步信任到坚固同盟,以下四点可谓“绝招”。
第一,灵活一点的“主动”。
很多时候青少年并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也不明白心理咨询意味着什么,更无法耐受令人窒息的沉默。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主动一些:主动打招呼、主动介绍、主动询问、主动开启话题、主动理解对方、主动发表观点、积极互动。
这些主动并不是咨询师先入主为,而是为了“让青少年放松下来”、“抵消尴尬”。不放松与尴尬是青少年心理咨询无效的主要原因。主动也要以共情为基调。任何主动都要站在孩子角度着想,而非一意孤行。
主动也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参与的态度,这会让青少年觉得在你们之间他不是那个“必须非要说点什么的人”。这会极大降低孩子的焦虑。主动不代表孩子必须要回应,主动只是在传递“我很乐意和你在一起”。
主动也不是连珠炮似的咄咄逼人,而是一种温和的、参与的、没有老师身份的、放松的在一起。因此,一旦青少年开始说话你就要把主动说话变成主动倾听与主动关注。
第二,放松一点的“叛逆”。
几乎所有青春期都与“叛逆”相关,一旦叛逆被当做问题,这个孩子就更加痛苦。把与主流不一致、把不遵守约定俗成、把不符合心意——当做叛逆是片面的,甚至是对人性的贬低与PUA。
恰恰相反,我认为青少年如果不叛逆就不会真正独立。叛逆不仅是孩子的求救和自救,也是青少年成为他自己的必经之路!一切叛逆都是“做自己对做别人眼中自己的宣战”!如果青少年没机会叛逆,那么只有等到中年、老年叛逆。
然而,尽管青少年用倔强的姿态捍卫着尊严,但看到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觉得他有问题时,内心也是动摇的。孩子们总是一边叛逆一边内疚,一边叛逆一边自责,一边叛逆一边自我质疑、自我贬低。
此刻这个青少年就在你面前,作为心理咨询师持何种态度?
最低级别:与现实他人态度一样,也认为孩子应该去上学、应该懂事听话,会拐弯抹角鼓励孩子妥协;
次低级别:态度不确定。你内心是不接受孩子这样,但作为“心理咨询师”又应该要支持孩子,故此受家长影响很大;
较高级别:能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动机,知道是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会同情孩子,允许孩子;
最高级别:与孩子一起叛逆,并不把这个当回事。
为什么这个是最高级别?因为你深知孩子经受了多少捆绑控制、知道孩子实在没了其他办法、知道所谓叛逆是他最后的堡垒,也知道孩子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
于是,你变成了他,替他发声!多使用肯定句,与他一起对抗这个世界!并且你的态度让孩子觉得叛逆是正常的、健康的,是可以不那么悲壮的,是可以轻松的——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能量!
也许此刻你有无数个问题,我只用最朴实的话回答最底层逻辑:
你想让孩子懂礼貌,就要有勇气与他一起爆粗口。
第三,有趣一点的“相遇”
咨询师别那么老气横秋、不要好为人师、别把自己当做什么都懂、别觉得你是权威、别一本正经的古板、别苦大仇深、别觉得孩子好像遇到了天大麻烦让你如临大敌紧张兮兮……
这些态度与他们的班主任、爸爸妈妈如出一辙。请问你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你要活泼一点、放松一点、有趣一点、孩子气一点。就像两个朋友之间的聊天,人家只不过来你家(咨询室)做客而已,干嘛那么腐朽。
比如我会带青少年参观工作室,会让他看我养的金鱼和乌龟,会半躺着聊天,会给孩子一杯奶茶或可乐,会把腿搭在沙发上,也会随时与他们开玩笑……
只是再这样做的时候我不仅仅是这样做。我会敏感孩子的微妙变化,也会用很多隐喻来边聊天边共情。
比如当有个少年盯着乌龟眉头紧皱,我就说“是啊,这只龟也蛮可怜的,他好像一辈子就只能困在这里”,于是这个孩子说“是啊,我就像这只龟,什么也做不了”;
比如我会对另一个孩子说“刚才你说学校像监狱,我想如果有颗炸弹就把学校炸了!”那孩子说“哈哈,你居然也这么想,知道吗,我们好多同学都想把学校炸了”;
比如一个孩子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滩烂泥”,我说“你说的还不够,应该是一摊狗屎”,“对对,我觉得自己狗屎都不如”,我叹口气说“唉,有时安安静静做一摊狗屎,都挺难的”,于是孩子哽咽了……
是的,如果你觉得我们只是在谈乌龟、谈狗屎、炸学校,那就太遗憾了。事实上,这就是“相遇时刻”,就是我与这孩子处在了“同一种语境下”,这个时刻本身就是疗愈。
青少年自尊极强,无论表现得多不在乎无所谓,羞耻感也是刻在骨子里的。作为心理咨询师,守护孩子的尊严是最后的底线。
因为羞耻会让孩子无法谈论自己,他们喜欢想象、喜欢隐喻、喜欢举例、喜欢说段子讲故事、喜欢二次元、喜欢借古喻今,喜欢说游戏开玩笑……总之,他们喜欢借助第三方来委婉表达。
如果咨询师非觉得咨询要深入,非让孩子说他自己或家庭,非要弄得惨兮兮的,那我只能认为你太刻板,太教条于书本理论。要看见这个人、这个生命、这个和你没什么两样的人类!要与他一起进入游戏、故事、二次元、笑话、隐喻和象征。
要用他的语气口吻表情来回应他的语气口吻表情——这就是遇见,一种深度共情。青少年对一个咨询师最大的认可就是:“你能听懂我在说什么”。
第四,坚定不移的“战友”
咨询师要和青少年在同一个战壕,这个不容置疑!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自杀自伤或伤人”。试想一个孩子走投无路,找个心理咨询师还要父母来付费,还要为了做自己不惜得罪家长。
面对这样的矛盾冲突,急需要有人坚如般石地支持他,给他确定感、依靠感、力量感。目前这个人就是你——心理咨询师。
从一开始就要传递这一点。比如:知情同意书、保密协议书、咨询的费用、频次、时长、请假休假制度都要让他知晓。父母访谈中的所有设置最终是要青少年来拍板的。
这是对孩子的基本重视,也要教授父母如何重视孩子,而不是很多决定只是告知一声,甚至连告知都没有。
其中“保密原则”要再三强调并言出必行,而不是回头就把私密之事告诉其父母,青少年最厌恶的行为之一,就是出卖。
为什么我不建议和孩子咨询完再与妈妈窃窃私语,有什么好说的呢?你们在意孩子感受了吗?干嘛每次都要给父母汇报工作?记住,无论你们聊的是什么,此刻在孩子心中感受到的就是冷落与背叛。
另外,咨询师约见家长最好要解释原因,告诉孩子父母访谈的大概内容,也要多问问孩子有什么需要交代的,比如哪些话孩子希望你说,哪些话不愿你提及,等等。与孩子协商父母访谈这件事,是大事。
作为青少年咨询师,以上四个招式需要你反复琢磨、反复考量、反复演练,记住,重要的是“道”,而非“术”。
作者:冰千里,资深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咨询10000+小时。研究内在小孩、擅长视频咨询。心理学作家,新书《超负荷的女性》全网热销中。预约心理咨询请点击冰千里心理咨询师团队介绍了解新书请扫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