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二夜》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焦虑、激动的妻子对战沉默、逃跑的丈夫,是婚姻关系中的经典配对,处理不好,关系就会变成死结。
有一对夫妻经常为大事小事争吵,求助婚姻心理咨询。
丈夫说:
他最大的痛苦是找了一个疑神疑鬼、夺命连环Call的老婆。每当他因开会、应酬、出差等原因未能及时接电话,老婆就各种指责,认为他肯定变心了,在外面有人了,一开始还给老婆解释,后面真是累了,什么都不想说。
最要命的是,自己不爽不想说话了,回到家还得面对老婆的喋喋不休,真是厌倦又煎熬,很多时候都不想回家,但又不想离婚,真是不知道怎么办。
妻子却说:
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一点都不会关心人,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很难沟通,让我很没安全感。
每一个工作日,他从来不回复自己的消息,也经常不接电话,也不重视自己的需求,他明明知道我希望他下班早些回来,但回家却越来越晚。
下班回来后也是不发一言,于是我开始问他的工作情况,问他想要吃什么,但他总表现得心不在焉,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很愤怒,忍不住发泄我的不满,但无论我怎么说、怎么吼他,他就是沉默。跟他相处,我真的觉得好累好无助。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师解读:
在婚姻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接待过各式各样的伴侣,其实最典型也最痛苦的相处模式是“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恋人。
通常来说,这两个依恋类型的人经常相遇,而他们的相遇也常带来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情形。
显然,妻子是一种焦虑型依恋,而丈夫是回避型依恋。他们的相处是一种“追逃模式”:一方追的越紧,另一方就逃得越远。
妻子想急切得到丈夫的肯定,想要得到丈夫的回应。而丈夫则认为妻子无理取闹,不耐烦地想要逃跑,躲避,离开。
妻子看到丈夫的逃避,更是恼火、沮丧和焦虑,更想要得到自己的答案,于是追着不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丈夫更想逃避,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男人究竟在回避什么?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回避,是说他回避:情感和感受、冲突和攻击性,甚至还有自己的需要。而这些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亲密起来的要素。一个回避冲突和交流的男人,本质上是在回避亲密。所以妻子会非常抓狂。
丈夫改变不了,妻子受不了,最后妻子只能去做心理咨询。
那么,焦虑的妻子与回避的丈夫如何相处?核心就是从无效的“追与逃”的模式里跳出来。
对于焦虑的妻子来说,她们在世界上最害怕的就是没有回应,因为她们就像走夜路的小孩,最需要的就是眼前有一盏灯,如果旁边还有一个大人的手拉着自己,才能感受到安全。
所以她们解决焦虑的方式就是交流沟通,从对方口里得到回应,哪怕对方暴跳如雷也比死一般寂静好。对焦虑的女性来说,无回应即绝境,意味着死亡。
对于回避的丈夫,他们最害怕是被入侵的伤害。他们就像走夜路的小孩,伸出手,发现握住了一只狼爪子。
所以,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暴露自己的内心,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了保护。对他们来说,暴露意味着死亡。
按理说,焦虑的女性应该不会喜欢回避的男性,然而,偏偏婚姻中这两种人会配对,因为彼此都会有对方欣赏的部分:焦虑的女人会欣赏回避男人的稳重,而回避的男人会欣赏女人的勇敢。
但是在进入婚姻之后,彼此排斥的部分也会强烈起来,于是,他们倾向于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模一样,才能找到安全感。
两个彼此吸引的恰恰掌握着对方的死穴,彼此获得安全的方式恰恰足以摧毁对方的安全。如果没有建立一种对彼此都安全的相处方式,那么双方都会在婚姻中疲惫不堪。
那么,怎么的相处方式才能让双方都感到安全呢?
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会踩到对方的死穴。
对于焦虑的妻子来说,要认识到回避的丈夫并不是不爱你,而对他来说,如果你不给他一个修复自己的空间,他的世界可能会瓦解;而回避的丈夫也要意识到,如果你不告诉妻子你需要独处一会儿,对方恰恰要把你的空间摧毁。
了解到彼此的需要,夫妻间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模式作出一个调整:
面对回避型的丈夫,焦虑型的妻子需要放慢语速、增强觉察。在他需要安静的时刻,不要太着急,先转移注意力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否则,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当他们感觉到安全了,他自然会说出自己的需要。
面对焦虑的妻子,回避型的丈夫需要挑战自己的恐惧,告诉对方:我现在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安静一下,一个小时以后会和你谈谈。
如果双方都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你们就成功地在你们的关系中创造了两种交流模式:独处和沟通。这将会为你们的关系的转机,使婚姻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彼此的关系安全到一定程度,回避型丈夫可以相信焦虑的妻子不会伤害他,他可能会把很多东西告诉她。那是亲密关系深入发展的标志。
其次,自我认识与觉察,并学会表达、澄清。
无论是焦虑型还是回避型,他们都需要觉察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
焦虑型依恋人士,在幼时从父母或养育者那里得到的回应是不稳定的,比如父母有时候关心孩子、有时候又不在乎孩子,对于孩子做的同一件事,有时父母会哄她有时又批评她,让孩子非常困惑、不安。
所以她对于自我的认知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安全感,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倘若妈妈没有及时、稳定地回应,她无法确认自己是安全的,这时候,就会产生焦虑,迫切需要妈妈的安慰,于是会哭闹不止,想要通过自己的吵闹来获取妈妈的关注。
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也习惯用愤怒、依赖和控制的方式来表达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被关注的诉求,伴侣因为被这些带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绪所干扰,难以发现她们真实的诉求,只会觉得她们很爱生气,很难哄,阴晴难测,所以往往最终因为难以忍受而选择离开。
所以焦虑型依恋人士,需要更多地去察觉自己真实的情绪,因为伴侣不了解你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的时候,也就无法用能够安抚你的方式回应你。
回避型依恋者,在早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父母疏离而冷漠,经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那么孩子就把这种依恋的需要回避掉了,才不会感受到痛苦。
成年后,回避型依恋者也往往压抑了自己情感的需求,想要打破这种模式,必须先去察觉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时刻,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应付对方。
最后,寻找专业心理咨询。
如果我们能从一个稳定的客体中获得积极、关爱的反馈和澄清,一次次得到与之前在父母哪里不一样的(修正性)体验,我们的内在依恋模型也会被慢慢改写。
可以和其他的重要他人或是心理咨询师去建立这样的一个安全的关系。因为我们终究还是要靠有深度链接的亲密关系,来疗愈曾经受过的所有伤害。
亲密关系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双方来源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不同的个性。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除了可以建立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之外,也会帮你看到依恋类型建立的根源,通过了解不同的依恋类型,可以促进双方更懂彼此真实的需求,帮助自己的亲密关系更上一层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