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不定期见面。本期来电内容来自不焦虑俱乐部第二年课会员。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写在前面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唤起我们天然的慈爱,儿童时期的孩子引发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青春期孩子的独立与自主带给我们不同程度的烦恼,父母不再无所不知,孩子不再言听计从。
通过提问,引发思考,是我习惯的做法,有一次本想和孩子探讨《西游记》中,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背着唐僧去取经?师徒四人取的真经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没想到孩子表达的观点和我在课中听老师讲的一样一样的,我当即赞赏了她,与此同时我知道自己在她眼里不再无所不知,她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从那一刻起,我对她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听话有了新的认识,或许我对青春期叛逆存在着误解。
一、关门不是“走开”,而是渴望
之前,孩子还是乐于我陪她做功课的,但现在她觉得我的帮忙干扰了她;之前我回家,孩子总会围在我身边亲亲抱抱,但现在我回家只看到两个动作,第一为我开门,第二关她的房门。
虽然意识上明白孩子进入青春期前期,但情感的落差依然让我愤愤不平,终于在积累了一段时间后爆发,简单粗暴地发泄非但没解决问题,我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好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年底的圆桌答疑中,雨林林老师教我一招“我式陈述句”:当你(不带偏见地描述某种行为),我感觉(表达你的感受),因为(阐明这种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表达自己的诉求)。
为了平抚内心,我决定学以致用,一天在星喵关门后(我有了心里预设),我心平气和地说:“当你关上房门后,我有种被拒之门外的感觉。因为你关上房门,让我感到失落,而我希望回家后可以和你聊聊天。这招还真灵,第二天回家后,星喵没有立即关门,我强化她这个行为,第三天,她主动说:“妈妈,看我今天没有关门吧”,我们聊了几句,她说:“我现在可以关门了吧”,“可以”。知道该期待什么,就成功了一半。
现在,她有时关门,有时不关门,我不再有失落的感觉,正如《与青春期和解》告诉我们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会因为进入青春期变差,但确实会有所改变。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关门的背后并不是要父母“走开”,何不给她一些渴望的距离,彼此尊重。
二、“你管我呢”不是不管,而是在线
青春期的矛盾始于一个想管,一个不想让管,那究竟管什么,怎么管,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
玩游戏的时长控制一直是我们之间的痛,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当我提醒星喵游戏时间到时,她便回我一句:“你管我呢”,当我问她:“你今天怎么安排?”她也回我一句:“你管我呢”。
今年大姨和哥哥在我家与我们一起过年,星喵的游戏时间自动升级为加长版,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便很严厉地说:“你已经玩了几个小时了”,她还是那句:“你管我呢”,“我当然要管你了”,她看着我说:“你是不是想等大姨走了后揍我一顿”,我揍她十顿的心都有。
为了她的眼睛,也为了避免她荒废了日子,我提出在她的时间档里加一项内容——共读《红楼梦》,这是学校要求寒假阅读的书目,可她自己有点看不下去,便欣然同意我的提议,那时我发现其实人还是愿意踩个梯子去到想去的地方(正向揣测她的动机)。阅读的质量我还是可以管的,顺便减少玩平板的时间。
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重新看待“你管我呢”,初十大姨和哥哥要回家了,头天晚上星喵很不高兴,悄悄和我说:“哥哥不重情义,他回家怎么能这么高兴”,我心想,还是个孩子,希望别人和他有一样的感受,第二天大姨他们刚走星喵便伤心地哭起来,说她是多么舍不得大姨他们走,她昨天就预料到今天自己会难过,果然如此……
我轻拍着她的肩膀,让她的情绪流淌,我知道不管她看起来多么独立,不管她说了多少句“你管我呢”,不管她以长大了自居,还是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她始终都需要我站在她这一边,在家里让她做自己,哪怕流露消极情绪也是安全的。
景芳老师在第二学年父母课中讲到,当孩子陷入某种情绪的裹挟,我们不必急着给出条条框框,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自我讲述,以及体验他的情绪过程。学会自我观察、回顾、讲述,比学会个别事的应对更为重要。
讲述不仅仅是一种对外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对内的思维方式。通过自我讲述,理解内在感觉,孩子能让性情凝合,人格稳定,所以最有助于成长的方式,是把真实的情感体验讲述出来,让孩子学会自我整合。
当我们与青春期的孩子有冲突时,试着倾听孩子,并从他和你的角度观察情况,不久的将来,你就能回顾类似这样的情境,跟着孩子一起大笑,“你管我呢”——林妹妹附体(《红楼梦》中林黛玉常和贾宝玉说的话)。管不是控制,而是指引,“不要你管”不是让我们撒手,而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线,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比看起来更需要我们。
三、“我就不”不是对抗,而是防御
没有关系,无从教育。“你应该……你不该……我要是你……”当我们给予孩子太多命令和建议时,便会竖起沟通路障,引发防御、抵抗。马上要开学了,如果我直接说:“你应该收起平板学习了”,她会告诉我:“我就不”。
一天晚饭后,打开阳台的灯,我和星喵围坐在桌旁边吃零食边聊天,说说自己最喜欢哪样零食,说说今天各自做的事情,从情绪的流动聊到我在纸上画的钟摆,这时她开始警觉,问我:“你是觉得游戏会让我消极吗?”我摇摇头说:“游戏带给你愉悦、成就感”,她表示认同,我问她:“你是担心我要讲什么大道理吗?不会的,我们只是聊天”,她放松下来。
我说:“这个钟摆是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情绪低落了怎么做能让情绪摆到好的那边去,时间分配的不平衡了怎么做能摆到中正,如果这个钟摆上写一个你的榜样,你会写谁?”她想了想说:“郝景芳,因为她是个作家,还会带我们上课,她还创业办了童行书院”,我补充:“景芳老师小时候和你一样,喜欢阅读和画画。她还具有影响力。”
我继续问:“你觉得景芳老师对我们有影响吗?”
“有!”
“是的,她让很多家庭变得更好了。”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呢?”
“自己要做出有影响力的事。”
“那么当游戏这边分配的时间过多时,如果是景芳老师,她会怎么做?”
“我想她会给学习、运动、交友、兴趣分配时间。”
我们接着聊到开学后各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辅资料要不要买?
在整个聊天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
每个人都想有更好的明天,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他们在当时的环境下,自认为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所以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无法服务于更好明天这一目标效果的行为。
因此,当我们遇到自己的孩子存在某种问题行为需要改变时,父母不要把这些问题行为无限夸大成为一种永久性的问题。
特别提醒自己,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暂时的,小时候爱读书、懂事、明事理、知道自己要什么,基本不变。好孩子不会在青春期变坏,所以试着去理解和接受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成长动机,试着去相信孩子内在是希望自己更好的。孩子一旦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接纳,就会愿意放下防御之心,敞开自己,反过来接纳我们对他问题行为提出的调整或改进建议。
如果怀疑和监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的反应就是叛逆。镇压、屈从、逃避或妥协都不能解决青春期的冲突。
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孩子正在长大这一事实,不再试图维持原来的亲子关系,因为他仍然需要我们,只不过方式发生了变化。
作为青少年的父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成为孩子的典范,比期待孩子成为杰出少年的副本更重要。
如果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不把孩子的感受视为胡闹,只做倾听不做评判,与孩子合作,一起头脑风暴,而不是下命令,就更有可能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我们与孩子更像是合伙人,高级合伙人在很多领域都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当然也期待某一天,合伙人能独当一面,成为一个100%为自己负责的人。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每日打卡即可获得丰富奖励
更有景芳老师家庭教育课程等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作者 | 星喵妈妈
书香中国阅读指导师 高效阅读计划践行者、推广人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