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提问: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暑假里一直想让孩子读书,带他去书店,也买了不少书,但实际上他看书的时间极少,不是看手机就是看动漫。为此我挺焦虑,担心孩子无法从电子产品中抽离出来,会影响学习。我该怎样指导孩子?
本期心理专家团专家蒋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有些家长是这样:看见孩子捧着书(纸质书)就安心,如果不光捧书,还能列个三本以上书目,必发朋友圈。换成手机电脑就焦虑,担忧孩子的知识面、综合素养、性情修为,顺便质疑“浮躁的时代”。
这些家长大概和哀悼书店消亡的、喜欢在网红书店吃蛋糕(用券)的、有读书会会员、参加读书团建、开车听书的……是同一些人,是不懂阅读和学习、不太能“进化”的人。
他们没意识到,“书”只是载体,其承载的知识、观念、信息才是需要获取的东西。他们也没意识到,技术变革使知识、观念、信息流通的渠道与形式不断增加、更替,执着于既有的一种,只会令自己狭隘无知——并限制孩子的发展。
所以,读不读“书”不重要,如果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形成比较理想的认知,以下几种能力的发展比较重要:
信息的发现与归集能力
抖音可以学Logic,B站有充满创意的留学路径指导(都是孩子告诉我的)。需要什么信息、到哪里找信息、如何连续而目的清晰地采集信息、如何将碎片信息整合加入体系……在新的技术背景下,这些能力越来越深刻地决定着学习的效果,而它们只能来自实践训练。无论通过手机、电脑还是人际交流,都可以主动、有意识地投入训练,这比静静读书可难多了。
辨识能力
家长担忧“书”以外的信息世界充满风险(其实上一个时代的家长也担忧“黄书”),但形形色色的信息就是存在着,隔离不能保障安全,需要的是善于辨识。
辨识能力涉及信源甄别、参照系选择、正负面采集、个案观察、规律探查等等,别说孩子,成年人也未必都具备这些能力(“读死书”的表现之一)。一起提升吧,除了基础教育水平,经验的增加也是与这些能力正相关的。
系统构建能力
家长们还常陷于一个误区,即“网络信息是碎片化的,书是系统化的”。但事实是——人本身才是系统。就认知而言,人的内在系统有以下框架: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判断与决策的基本逻辑;对学业、职业、生活的规划;理想自我的设定。
在此框架下,纳入多种多样的信息与体验,自我得以发展、完善。这是一个庞大久远的工程,家长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给予孩子指导,或者,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投入开放、尝试、变化、更新吧。就算孩子不爱读书,人们都爱成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