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导师一对一咨询

不要告诉别人(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赚钱吗?)心理咨询行业,无法避免的遗憾,情感机构,

admin2024-09-07 15:14:06148

人们对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或出了差错的事,或爱莫能助、无能为力的情况,都会表示遗憾。对别人错失一个机会或遭遇一次重大丧失,人们也会表示遗憾。

导师一对一:aizhidaozixun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导师一对一

作为心理咨询师,一路走过来,身后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说自己从来没有遗憾,他要么是完美如神,要么是毫无觉知——而这时,他己不再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了。

从忙碌的咨询中停下来,给自己留下一个反思的空间,就有一些遗憾涌上心头。大致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

遗憾一

选择从事心理咨询

首先要接受心理咨询的有限

我至今记得一位母亲带儿子前来接受心理咨询,她的儿子己经四十五岁。

探索事情发生的根由,己是三十年前:当事人十五岁那年遭遇一次挫折,一度出现极端的情绪反应。

父母感到惊惶失措,立刻把儿子送到一家精神病院,自此开始吃药。

在长期的药物控制和家人的过度保护下,当事人的生命一直处于低效能状态,社会行为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从生活场退回家中……人生最宝贵的三十年就这样过去了。

当事人被母亲带进咨询室的时候,他的意识模糊,动作缓慢,语言表达困难,神情有些漠然,改变的愿望相当微弱,甚至内心动机的力量都磨蚀掉了,而来自生活环境的支持资源又十分稀薄——只有一个退休的妈妈照顾着他的生活。

他需要接受一个恢复性的、支持性的、弥补性的、发展性的全方位治疗,需要有心理咨询师跟精神病学家、社会工作者,以及家庭、社会支持资源共同工作,才有可能渐渐推动当事人从症状走向生活。

然而,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同时,当事人自身的条件也不具备。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心里满是遗憾:“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来?

遗憾二

在成为一名独立的、成熟的咨询师之前

无法避免失误

每一位咨询师必须小心谨慎地工作,不断地反省与觉察,因为他知道,他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给当事人造成影响。

曾经遇到一个来访者因为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扰,前来寻求心理咨询。

探索发现,当事人与人交往中过多隐藏,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造成情绪压抑,以致内在动力受损,失掉了对生活的追求,变得心灰意懒,但又心有不甘。

他的应对策略和冲突是:反复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的”,但又无法让自己“随波逐流”。

长期处理不了的困惑,使他对咨询师有一个强烈期待:给他一个答案,把问题一下子解决掉。

我的疏忽在于,没有专门跟他讨论他对心理咨询的期待,只是专注于去了解当事人的生活,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变得有些焦急起来,渐渐失掉谈话的兴趣,语气中开始出现拒抗的意味。原因是,他所期待的答案一直没有出现。

受到当事人的情绪的影响,作为新手咨询师的我转而试图去应付他的期待,如:花时间分析问题,做出结论性的解释,直接指出对方的问题,提供应对方法……第一次咨询就这样结束了。

结束之后我才意识到,一件遗憾的事己经无可挽救地发生了。当事人离开咨询室时,他的神态简直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当时的我在接受督导之后才明白,原来回应来访者当下的期待才是最重要的,坦然面对来访者的期待,承认自己没办法一下子把问题解决掉才是真实的而来访者也可以在这样的回应中感觉到,原来不完美也是可以的,才有可能愿意继续留在咨询中一起探索未来的道路。

遗憾三

最深的遗憾来自那些

“骄傲”、“固执”甚至有人格障碍的父母

在研究统计方面,没有确切数据显示父母的人格障碍与孩子的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但我在临床经验中却大量发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对孩子的极端控制,以及孩子在控制之下的苦苦挣扎。

而且,控制总以爱的名义进行,或者与爱混为一团,甚至会穿上一件宗教的神圣外衣——实际上是病态的宗教狂热。

许多情况是:不管孩子怎样苦苦挣扎,都未能挣脱父母的如来佛掌。从小到大,他们的内心渗透了威胁与恐惧,渐渐习惯于被控制,而又不自觉。如同那个自幼被一根细绳拴着的象,后来长大了,体力变得强大,依然挣不脱那根细绳。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的压抑,从来没有适当的坚持,这可能导致症状性的反叛。如果说成长性的坚持是为了成为自己,症状性的反叛则更多是一种无意识的盲目行为——不知道怎样成为自己以至于要毁掉自己。

这时,父母惊呆了,一直很顺从的孩子身上爆发的反叛行为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他们可能会一下子从习惯于强制孩子跑到另一个极端,变成对孩子小心翼翼,百依百顺,生怕会惹孩子发火。与此同时,他们的孩子仿佛一下子发现了反制父母的法宝,可能会发展这种极端的反叛情绪与行为。

仿佛一切都颠倒了,这时父母反而要受许多无谓的苦,为他们长期的“执迷不悟”付出代价。一个咨询师经常会面对这样的遗憾:孩子的问题不难处理,父母的问题却让人头疼,乃至无奈。

遗憾四

心理咨询需要收费

这是必要的

原因是,这是一种专业或职业性质的服务,需要一定的收费来维持;通过付费,求助者学会尊重别人的专业与劳动:因为有所付出,求助者会更加有动力去成长

但是,心理咨询的收费不是绝对的。如果心理咨询成为完全以金钱为目的的商业行为,贫穷的人会被排除在服务之外。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之一就是,有钱人享有太多的资源,穷人受到太多的剥夺。

心理咨询不能只为富人提供帮助,而让穷人忍着过下去。因此,在收费的同时,坚持为贫穷的人留下一个空间——按其申请,提供相应的费用减免。

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我们的遗憾:穷人不仅没有钱,也常常没有信心——世界上有许多因素损害着穷人的信心,因而不敢相信,也不敢前来叩门,结果还是丧失掉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

他们的问题持续存在,生命和生活的资源就少而又少了。咨询师面对着一个这个世界普遍的遗憾:有,还会多多地给;没有,连他所有的一点点也会失掉。

遗憾五

心理咨询帮不了所有的人

患得患失的人,内心有太多的担心和猜疑,出现心理困难的时候,想接受心理咨询,又怕花钱,怕得不偿失,怕失掉面子……对于疑虑过深的人,即使为其提供免费服务,他们仍然会疑神疑鬼,难以从心理咨询获得帮助。

有一位三十岁的青年,从小到大,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他的生活与发展。若干年前,他试图寻求心理咨询,但对当时100元的收费顾虑重重。

有一次他找到一个特别的理由,跟咨询师免费谈了一次,如同得了便宜,此后亦不再来。三年后,他又提出心理咨询的要求,但通了几次电话,最终还是因为害怕花钱而作罢。

几年过去了,当事人再度出现,他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反复在电话里谈来谈去,为自己到底是否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纠缠不休。

最终,他接受了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次正式面谈,因为付了费,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急切地想大捞一把而归,此后又消失了。

他就这样耽误下去,付出的代价是变得越来越不堪的人生。记得幼年时期外婆说文解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位青年的情况是:不能舍,也便无所得。

心理咨询本来是一项好的专业资源,对他却形同虚设。面对这种情况,咨询师只能遵从“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感慨,也遗憾。

遗憾六

潜意识里讳疾忌医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过度防御,会阻碍他们真正进入心理咨询。他们感到痛苦,但又不愿意接受自己有心理问题。因为痛苦,他们会去了解心理咨询(如打电话询问,读许多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从中获得暂时的安慰,但拒绝接受系统的、深度的专业咨询。

有一个青年在家呆了十年,阅读大量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想自我救治而不得,却熟悉了各类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尤其对森田疗法读得滚瓜烂熟,时常通过电话向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师问难:“如果用森田疗法,你会如何解决我的问题?”

十年来,他难倒了一大批咨询师,内心不觉滋生了一种虚妄的骄傲,仿佛没有人能够解决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就变得很了不起一样,而他的问题很了不起,就显得他自己也很了不起一样。

他在虚妄中看不到一个事实:他在病中。这样的人不能直面自己的问题,反而跟自己的问题建立了一种血肉相联、难解难分的关系,对问题有一种保护或防御,甚至渐渐发展出一种自我迷恋的倾向,仿佛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 ; 溃烂之处,美如奶酪。

遗憾七

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

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一个障碍

使效果难以发生

常见的情况如:有的求助者感到难受,前来寻求心理咨询,情绪稍有好转,便中断了咨询。对他来说,心理咨询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应付,这导致“治表不治里”的遗憾。

再有,有些父母带孩子来接受心理咨询,因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影响了学业,导致厌学、退学等。可能在经历初期的咨询之后,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但咨询也因此中断了——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重返学校,就己经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的。

他们急于把孩子驱赶到激烈的竞争战场,不给孩子以喘息之机。如果因为接受心理咨询而耽误了孩子的一堂课,他们会感到遗憾不己。他们的这种紧张感也使孩子犹豫不决,不能继续前来接受心理咨询了。

这让我联想到《论语》中的一段话:“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样的事在心理咨询中经常发生。家长为了“小利”(分数、补习班、名次……),把“大事”(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如快乐、人际交往、自发性、创造力、个性、情感……)置之不顾。

对失掉这些,他们不会感到遗憾,也就只能让咨询师去为之扼腕叹惜了。

遗憾八

咨询师的专业资质是永远要强调的

专业的底线就是减少遗憾,不造成损害。

但是,在心理咨询行业里,由于咨询师专业能力不足,如专业训练不够、经验缺足、缺乏督导等,轻则“治表不治里“,乃至无效,重则甚至造成损害,如咨询师缺乏自我觉察,可能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当事人身上,导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

心理咨询有一句行话:“不好的心理咨询,不如没有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行业需要建立职业规范,确定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边界,涉及义务与权利等,以保护求助者的权益。心理咨询机构过度追求商业化,也可能削弱心理咨询的专业质量和社会形象。

后记

心理咨询师真正的声誉,

是建立在每一位求助者身上的。

在这样一个商业时代,

我们依然相信口碑相传。

哪怕,我们一直在深巷

作者:王学富

文章及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如意

1879Pro——

中国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标准建设项目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评审通过

后台回复“姓名+电话+白皮书”

获取1879Pro白皮书

报名及咨询:183-1091-9620

2年学制+22门课程

20+导师+930+学时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1879计划。

本文链接:http://51aizhidao.cn/post/3270.html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